五年前的今天,为适应国家青山绿水新时代要求,更好地服务园区企业,苏州工业园区兆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出资收购,和顺环保成为100%国有企业,以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,为企业提供更优质的服务,实现废物的高标准、安全环保处理处置。
<- 推开大门 ->
走进和顺花园
一棵屹立在石头缝中
的盐肤木就收入眼底
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
它都站在那
见证着运输货车进进出出
一派繁忙景象
这家历经20年风雨路的老牌环保企业,从建厂之初周围连公路都没有,到如今成为园区各大企业危废的首选出路。如果说园区惊人的发展速度,是推动和顺迅速发展起来的第一动力,那么五年前的那场转制,则是促使它强大起来的深刻巨变。
当时的工程技改项目经理贾明回忆说:“技改任务真的是情况复杂、任务重、时间紧。
首先由于历史遗留因素,技改过程非常复杂,特地邀请了专业资质设计院、监理公司和项目组一起进驻现场。
针对基础工程,每个水池、每个管道、每个设备均需要详细摸底,力保将每一分钱花在刀刃上;
其次,由于环境特殊,工程技改初期工人们都要带着防毒面具施工,再加上高温环境,对大家身体有极大考验。
最后,为了能按时完成,很多同事都是直接睡在厂里,这样晚上能争取多干几个小时,每天天不亮就开始了施工。”
在2016年年底前,公司就提前全面完成了废液生产线的恢复工作。目前,和顺环保废液核准处理量101520吨/年,处理类别共计10类大项,65类小项,是江苏省内的危废综合处置能力标杆。
为什么愿意来到和顺,并为之不懈奋斗呢?
因为有奔头
实验室的郝晓亮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时间反复冲刷,将他从一名从事检测工作的化验小能手,酝酿沉淀为一个技能丰富的多面手,被人亲切地称呼为郝老师。为了这个奔头,他时不时地会为了研究某个课题,自发地留下来加班,无论是黑夜还是黎明,实验室里都留下过他忙碌的身影。
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,一家公司要发展,始终离不开人才的突出贡献。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,公司先后成立了“王德国大师工作室”、“废水处理技能名师工作室”,同时与江苏省环科院、上海交通大学、苏州科技大学、常熟理工学院等院所建立产学研平台,持续研发开拓。
一家优秀的公司,不仅体现在人才储备,更体现在文化、环境等一丝一毫的细节之上。
顺宝
和顺始终牢记着自己的使命,以保护环境为己任,在这几年里,将公司打造成一个花园式的场景。
除了咬定青山不放松、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盐肤木,还有路口四季常青的香樟树、一排排绿瘦红肥的海棠花、象征着希望与美好的榉树等等,这满园翠色与生产区域的蓝色交汇出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。
对于和顺而说,因企业改制而重生,并对设备、环境等进行了全方位系统地完善,可以说,这台改造好的车辆,已经加满了燃油,在公司上下一心的油门下,开始一路奔驰、赶超。
公司在环保行业大潮中分析形势主动作为,经过长期充分的准备,克服重重困难,在省、市、区各级环保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,2018年底完成收集平台环保竣工验收,江苏省首个中小企业危废收集平台应运而生。
依托园区环保局、园区环境监察大队等平台,主动作为开展针对区域内危废处置相关培训及技术交流答疑会,为企业规范处置保驾护航。从转制开始到现在,实现了客户数从0到600余家的飞跃。
在疫情期间,坚守园区危废出路。切实保障疫情期间客户危废处置,第一时间完成100余家重点客户单位逐一信息回访,及时掌握疫情期间各企业的产废情况及转移需求。
自2月13日批准有限复工起,帮助苏州三星电子液晶显示科技有限公司、矽品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等30余家重点企业保生产、促复工的应急工作。同时组织公司三分之一员工充当志愿者,走上服务岗位,下沉一线,充实基层疫情防控力量,参与社区防控工作。
上一篇:大暑 | 三秋近 九夏移
中新和顺环保(江苏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苏ICP备2021034316号-2